一、中小学抗震性能检测鉴定的重要意义:
1.1 抗震设防标准要求提高,原设计“先天不足”
根据《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2008) 的有关规定,校舍工程属于乙类,即重点设防类。该标准第3.0.3条款规定: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按此标准建湖学校应按乙类7度设防,而95%以上学校设计时是按丙类6 度设防,故远达不到抗震要求、难以通过。
1.2 校舍结构体系存在明显不合理
许多既有校舍使用时间长,校舍陈旧。而校舍又普遍存在着开间大、横隔墙较少、门窗占用面积大的特点。校舍楼内交通面积较大,而走廊、楼梯间相对来说是物抗震较薄弱环节。还存在将楼梯间布置在物端部等不合理的情况,许多校舍存在着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均较差、抗震能力低的问题。采用框架结构的,普遍为单跨框架带悬挑走廊的形式,又缺少多道防线的基本要求。
1.3 施工质量不佳,未严格按图纸施工
经现场检测后与设计图纸对比,部分校舍圈梁构造柱设置与施工图不相符,纵横墙交接处咬槎一般,拉结钢筋或芯柱配筋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预制板端未设拉接筋或不起拉接作用。抽样检测后发现砌筑砂浆饱满度不够或者强度有问题,混凝土梁柱抗压强度值偏低。
2 对不同校舍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
1.1 砌体结构校舍的抗震特点
大部分正在使用的校舍为砌体结构。砌体结构属于脆性材料结构,通过砌块和砂浆的互相作用及纵横墙的拉结而达到具有一定承重能力和抗震性能。砌体结构的抗拉、弯、剪的强度较其抗压强度低,砌块之间的连接较差,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等加强措施,但当遇到强震时,在复杂的地震波作用下,砌块之间的连接容易被破坏,导致砌体离散,受力构件破坏,物垮塌。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校舍的抗震特点
也有很多正在使用的校舍属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但通过历次震害发现,框架结构填充墙破坏严重。地震后很多看似破坏严重的框架结构,主要是维护结构的破坏。填充墙对于框架结构的抗震贡献必须被充分认识。填充墙不是简单地降低结构自振周期,还可以有效耗散地震能量。填充墙与框架梁、柱的构造连接应加强。
二、本公司中小学抗震性能检测鉴定报告项目实例展示: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按地震8度设防区典型的纵墙承重中学教学楼,原为4层内廊式的砌体结构房屋,后在使用过程中接建一层,即第5层为混凝土柱和圈梁及横向槽钢梁组成的混合结构,墙体和屋面板均为120mm厚的轻质夹板材料。该工程平面大致呈凹形,由两道防震缝分为三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该工程总高度为19.485m,总面积为6355m2,楼面主要采用装配式预制空心楼板,厕所和雨篷板为现浇板,接建后的现有屋面为轻质夹心板。在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的交接处均设置构造柱,在外墙、内纵墙和内横墙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设置圈梁。墙体材料为普通烧结实心粘土砖,砌筑砂浆为混合砂浆,内外纵墙和三开间教室横墙厚370mm,个别内横墙厚240mm。该工程上部主体结构材料的设计强度等级:砖不低于MU7.5;第1~3层砂浆为M10;第4层砂浆为M5;原有混凝土梁、圈梁、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当于C18,后建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当于C18。该工程所在场地类别为Ⅱ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基础形式为墙下条形基础。该工程原建于1990年,2003年接建第5层,未进行抗震设计。根据《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按乙类B类砌体结构房屋对该工程进行抗震鉴定。
2 检测结果
该工程原为总层数4层的内廊式砌体房屋,结构平面布置为凹形,结构墙体布置基本对称,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分布均匀,结构传力明确。后在原结构顶层按原有面积,接建一层3.3m高的钢梁、混凝土柱、轻质夹心墙和屋面板的混合结构,但未对原有的砌体结构采取加固措施。该结构经加层后形成了砌体结构与混凝土柱-钢梁结构相组合的结构体系。
2.1 外观质量普查
现场对该工程结构的外观质量进行了普查:该工程外观质量较好,砖砌体砌筑质量较好,未发现承重墙体酥碱、风化及现浇构件钢筋外露、锈蚀和混凝土麻面现象。
2.2 房屋垂直度检测和地基基础评价
在现场条件允许情况下, 运用经纬仪对该房屋的垂直度进行量测,检测工作遵守《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相关规定。检测结果表明,该房屋墙角的大倾斜位移角为1/1083, 此处垂直度检测点的倾斜量为19.485mm,满足《民用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关于多层砌体结构墙体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侧向位移评定中,当H大于10m时,结构平面内顶点的侧向位移限值H/250或90 mm的要求,该墙角倾斜不会显着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该工程基础整体稳定性好,现场检查未发现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或构件过大倾斜、开裂、受损等情况。
2.3 构件混凝土强度
采用回弹法对该工程现浇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分别对原结构即第1~4层和接建第5层的现浇混凝土构件进行随机抽检,并按构件进行评定。由检测结果可看出,该工程原结构现浇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按构件推定小值为16.0 MPa,且多数不满足混凝土强度C18的设计要求;接建第5层现浇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按构件推定小值为20.0 MPa,均满足混凝土强度C18的设计要求。
2.4 砖墙块材强度检测
采用回弹法对该工程的砖墙块材强度进行检测,将该工程所有墙体砖块材划分为一个检验批。其检测和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砖墙块材的换算强度平均值为4.92 MPa,不满足砖强度不低于MU7.5的设计要求。
2.5 砌筑砂浆强度检测
采用回弹法对该工程墙体砌筑砂浆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将墙体砌筑砂浆划分为以下3个检验批进行评定。检测和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第1层和第2层砖墙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换算值为1.04 MPa,第3层砖墙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换算值为0.61 MPa,均不满足M10的设计要求; 第4层砖墙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换算值为0.76MPa,不满足混合砂浆强度M5的设计要求。
2.6 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及钢筋配置检测
采用混凝土钢筋检测仪抽检承重梁(圈梁)和构造柱的钢筋配置情况以及构造柱、圈梁的设置情况,结果显示该工程的承重梁(圈梁)和构造柱的主筋配置和箍筋间距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规定,按照五层的要求,该工程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为: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楼梯间、电梯间四角。经现场检测,该工程的构造柱主要设置在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墙(轴线)与外纵墙的交接处、大多数山墙与内纵墙的交接处,其设置情况与设计图纸基本相符。但在部分内纵墙与山墙交接处未设置构造柱,其设置情况不满足《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5.2.4条的要求。根据《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5.2.4条的规定,该工程圈梁的设置部位应为:外墙的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纵横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8m,内墙的每层楼盖处且圈梁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8m。经现场检测,该工程的圈梁主要设置在外墙、内纵墙和内横墙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其设置情况与设计图纸基本相符。在每层内横墙轴线处的预制板间板缝中配筋代替圈梁, 其大间距为5.4m,满足《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第5.2.4条的要求。
2.7 楼、屋盖楼板类型
采用混凝土钢筋检测仪抽检楼盖、屋盖的楼板类型和钢筋配置情况,检测结果为该工程第1~4层楼盖除厕所和雨篷板外均为预应力板,其预应力短向圆孔板和预应力长向圆孔板类型与设计图纸相符; 现有屋面为轻质夹芯屋面板。
三、中小学抗震性能检测鉴定报告不满足相关规范的,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对抗震加固改造的建议
1、 教学楼设计理念要更新
限制设计单跨教学楼,限制设计外廊悬挑式教学楼,以往的外廊式单跨框架方案,可在外廊的外侧边增设一排钢筋混凝土柱,使结构横向大梁成为三点支承,变单跨为多跨体系;大空间校舍宜采用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推荐采用钢结构教学楼等抗震有利的结构体系。主体结构还可采用轻钢框架-支撑结构,墙体可采用轻质、保温隔热板,楼板和屋面板可采用轻质板,减轻结构自重。
2、 针对性、选择性地采取加固改造
加固改造工程不能与新建的性能相对比,应以防倒塌为目标。对预制板砖混结构的加固可采取的可靠措施为:预制楼板在板下靠墙处增加角钢加固,墙体单、双面用钢筋网水泥砂抹面加固,外加构造柱、圈梁及基础加固。也建议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翼墙。对高度、层数未超过规定限值的砖混结构,墙体加固方法建议以钢筋网砂浆面层法、水泥砂浆面层法为主,也可以采用钢绞线-聚合物砂浆面层法,并尽可能减少对外墙面的破坏。单跨框架结构采用走道外侧加框架柱的加固方法,对原结构及墙面等损坏较少,可以优先考虑。加固改造方法需改变“强梁弱柱”真正体现“强柱弱梁”,改变梁柱破坏形式。中小学校舍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重大,需从鉴定标准入手,结合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经抗震验算,按规程进行加固设计,合理施工,才能使校舍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加强。从而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全。
四、本公司除办理中小学抗震性能检测鉴定报告,还承接以下全国业务范围:
1、结构可靠性及使用鉴定;
2、房屋租赁前鉴定及质量检测;
3、自然灾害损坏房屋检测鉴定;
4、房屋改变使用功能检测鉴定;
5、房屋安全事故鉴定;
6、公共娱乐场所开业或年审安全鉴定;
7、物的年限鉴定;
8、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评估;
9、房屋改建的结构安全鉴定;
10、房屋损坏趋势的监测;
11、灾后物鉴定;
12、房屋抗震鉴定;
13、学校房屋抗震鉴定;
14、原有房屋增层、改建鉴定 ;
15、拆改房屋结构安全鉴定;
16、地基承载力测定;
17、工业厂房安全鉴定;
18、房屋完损等级评定和安全鉴定;
19、资产评估及物损鉴定评估;